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财政部关于编报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2000年执行情况和2001年预算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4:53:13  浏览:82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编报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2000年执行情况和2001年预算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编报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2000年执行情况和2001年预算的通知
财政部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办公厅,全国
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解放军总后勤部,武警总部,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了做好2000年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以下简称购汇限额)执行情况和2001年购汇限额预算的编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00年购汇限额执行情况的编报
1.购汇限额年度执行情况是对全年限额管理工作的量化总结。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1994年3月29日财政部令第七号《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财政部财外字〔1999〕439号文件和本通知精神,在按时完成年度购汇限额账务处理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统
计编报全年度购汇限额的实际使用情况。
2.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2000年购汇限额执行情况的编报工作对本地区、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当年购汇限额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管理不规范的应予以纠正;对那些不按规定渠道购汇的团(组)和个人予以通报,并将其纳入购汇限额管理范围。有关检查情况要在报
送执行情况时做出说明。
3.对出国团组回国后久拖不报的款项要及时催报、核销,不能拖到第二年报销,并严禁超标准核销和坐支、转移外汇资金等违纪行为。
4.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与中国银行的年终对账工作,结余的购汇限额一律注销,不能结转下年度使用。要在2001年1月31日前完成2000年度账户签证及限额核销手续。签证单第二联(包括所属单位的)随同执行情况表一并报财政部。
5.各地区、各部门要附公函报送执行情况,并对用汇较多的项目特别是临时出国用汇情况作详细的分析说明。附件一表中各项数字的编报日期截至2000年12月31日。
6.各地区、各部门的购汇限额执行情况请于2001年1月31日前一式二份报送财政部。
二、2001年度购汇限额预算的编报
1.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繁杂、细致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合理地编制2001年购汇限额预算。编报2001年度预算,要按照年度外经、外事工作计划,以国家有关外事财务标准制度为基础,结合上年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实事求是、努力节约外汇支出的原则编报。
2.各地区、各部门在编制购汇限额预算时,要按照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用汇项目支出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
3.各地区、各部门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国(境)团组和出国(境)人员管理的规定,从紧编制出国用汇预算,要从出国任务的审批、外事经费的管理和购汇限额的供给三个方面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领导干部出国,把用汇
预算打紧打实。
4.各地区、各部门要随公函报送购汇限额预算,并附详细的预算说明书,尤其是对增加幅度较大的用汇项目要说明增加原因,没有说明情况的,财政部在下达预算时将不予考虑。
5.各地区、各部门2001年购汇限额预算请于2000年12月15日前,一式二份报财政部。
三、2001年上半年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的编报
编报2001年上半年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是为了便于及时了解购汇限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有利于从严管理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并将其使用额度控制在年初预算内。请各地区、各部门于2001年7月15日前向财政部报送2001年上半年购汇人民币
限额执行情况表。
四、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上述规定,全面、准确、及时、真实地编报2000年度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2001年度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和2001年上半年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正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地区和部门,要克服困难,努力做好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管理的各项工
作。

附件一:

2000年度
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报表


编制单位:盖章
报送日期:


机关首长: 财务主管:
经办人: 联系电话:
表1
2000年度购汇人民币限额增减情况表
单位:万元
--------------------------------------
序号| 项 目 |限额数| 备 注
--|-----------------|---|-------------
1|年初数 | |上年拨入限额余额
--|-----------------|---|-------------
2|本年拨入限额 | |
--|-----------------|---|-------------
3|本年累计核销限额数 | |4+5+6行数
--|-----------------|---|-------------
4|其中:缴回历年拨入限额数 | |此数不得再用,一律注销
--|-----------------|---|-------------
5| 本年实际支出限额数 | |含上年末暂付本年度核销数
--|-----------------|---|-------------
6| 年终限额结余银行冲销数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
--|-----------------|---|-------------
16|年末拨入限额余额 | |1+2-3行数
--------------------------------------
说明:因机构变动需要调整限额数字的,请加以说明。
表2
2000年度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表
单位:万元
-------------------------------------------
序号| 项 目 |上年执行数|本年预算数|本年执行数|比上年增减%|为年度预算%
--|--------|-----|-----|-----|------|------
1|驻外机构经费 | | | | |
--|--------|-----|-----|-----|------|------
2|留学生经费 | | | | |
--|--------|-----|-----|-----|------|------
3|专家经费 | | | | |
--|--------|-----|-----|-----|------|------
4|国际组织会费 | | | | |
--|--------|-----|-----|-----|------|------
5|救济与捐款 | | | | |
--|--------|-----|-----|-----|------|------
6|股金与基金 | | | | |
--|--------|-----|-----|-----|------|------
7|政治业务费 | | | | |
--|--------|-----|-----|-----|------|------
8|对外宣传费 | | | | |
--|--------|-----|-----|-----|------|------
9|出国用汇 | | | | |
--|--------|-----|-----|-----|------|------
10|个人购汇 | | | | |
--|--------|-----|-----|-----|------|------
11|境外朝觐用汇 | | | | |
--|--------|-----|-----|-----|------|------
12|援外用汇 | | | | |
--|--------|-----|-----|-----|------|------
13|其他用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表3
2000年度出国用汇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表
-------------------------------------------
序号| 项 目 |上年执行数|本年预算数|本年执行数|比上年增减数|为年度预算%
--|--------|-----|-----|-----|------|------
1|伙食费 | | | | |
--|--------|-----|-----|-----|------|------
2|住宿费 | | | | |
--|--------|-----|-----|-----|------|------
3|公杂费 | | | | |
--|--------|-----|-----|-----|------|------
4|城市间交通费 | | | | |
--|--------|-----|-----|-----|------|------
5|其他费用 | | | | |
--|--------|-----|-----|-----|------|------
6|个人购汇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附注:本单位累计出国团数 个
其中:出国考察团数 个
出国培训团数 个
本单位累计出国人数 人次
上年出国人数 人次
-------------------------------------------

附件二:

2001年度
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报表


编制单位:盖章
编报日期:


机关首长: 财务主管:
经办人: 联系电话:
表1
2001年度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表
申请单位:(盖章) 单位:万元
----------------------------------------
| |上年预计|本年预|比上年实|
序号| 项 目 | | | | 附 注
| |执行数 |算 数|际增减%|
--|--------|----|---|----|--------------
1|驻外机构经费 | | | |一、驻外机构人数
--|--------|----|---|----| 上年平均数:
2|留学生经费 | | | | 本年计划人数:
--|--------|----|---|----|二、留学生人数
3|专家经费 | | | | 上年末在外人数:
--|--------|----|---|----| 本年计划派出数:
4|国际组织会费 | | | |三、专家人数
--|--------|----|---|----| 上年实际人数:
5|救济与捐款 | | | | 本年计划人数:
--|--------|----|---|----|四、出国人数
6|股金与基金 | | | | 上年实际人数:
--|--------|----|---|----| 本年计划人数:
7|政治业务费 | | | |
--|--------|----|---|----|
8|对外宣传经费 | | | |
--|--------|----|---|----|
9|出国用汇 | | | |
--|--------|----|---|----|
10|个人用汇 | | | |
--|--------|----|---|----|
11|境外朝觐用汇 | | | |
--|--------|----|---|----|
12|援外用汇 | | | |
--|--------|----|---|----|
13|其他用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单位主管: 经办人: 联系电话:
表2
2001年度出国用汇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表
申请单位:(盖章) 单位:万元
---------------------------------------
| |上年预计|本年预|比上年实|
序号| 项 目 | | | | 附 注
| |执行数 |算 数|际增减%|
--|--------|----|---|----|-------------
1|伙食费 | | | |上年实际出国团组数:
--|--------|----|---|----|本年计划出国团组数:
2|住宿费 | | | |上年实际出国
--|--------|----|---|----|出国人数:
3|公杂费 | | | |本年计划出国
--|--------|----|---|----|出国人数:
4|城市间交通费 | | | |
--|--------|----|---|----|
5|其他费用 | | | |
--|--------|----|---|----|
6|个人购汇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单位主管: 经办人: 联系电话:

附件三:

2001年上半年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表
报送单位:(盖章) 单位:万元
-----------------------------------------
| | |本期实际|比上年同| |
序号| 项 目 |本年预算数| | |为年度预算%| 备 注
| | |执行数 |期增减%| |
--|--------|-----|----|----|------|------
1|驻外机构经费 | | | | |
--|--------|-----|----|----|------|------
2|留学生经费 | | | | |
--|--------|-----|----|----|------|------
3|专家经费 | | | | |
--|--------|-----|----|----|------|------
4|国际组织会费 | | | | |
--|--------|-----|----|----|------|------
5|救济与捐款 | | | | |
--|--------|-----|----|----|------|------
6|股金与基金 | | | | |
--|--------|-----|----|----|------|------
7|政治业务费 | | | | |
--|--------|-----|----|----|------|------
8|对外宣传经费 | | | | |
--|--------|-----|----|----|------|------
9|出国用汇 | | | | |
--|--------|-----|----|----|------|------
10|个人购汇 | | | | |
--|--------|-----|----|----|------|------
11|境外朝觐用汇 | | | | |
--|--------|-----|----|----|------|------
12|援外用汇 | | | | |
--|--------|-----|----|----|------|------
13|其他用汇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附注:本单位累计出国团数 个
本单位累计出国人数 人次
-----------------------------------------
单位主管: 经办人: 联系电话:



2000年10月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细则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细则
陕西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埠凸J毓颐孛芊ā罚ㄒ韵录虺啤侗C芊ā罚┖汀吨谢嗣窆埠凸J毓颐孛芊ㄊ凳┌旆ā罚ㄒ韵录虺啤妒凳┌旆ā罚┑墓娑ǎ岷衔沂∈导剩贫ū臼凳┫冈颉?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的一切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都有遵守《保密法》、《实施办法》和本实施细则的义务。
第三条 保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和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对其职权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有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责任。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保密工作部门进行职权范围内的保密检查和监督。

第二章 保密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省保密工作部门主管全省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各市(地)、县(市、区)保密工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保密工作制度;
(二)指导和监督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三)负责保密宣传教育、干部培训;
(四)开展保密监督和检查,组织或者直接查处泄密事件,督促有关单位对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国家秘密采取补救措施;
(五)管理保密技术工作;
(六)审查和监督对外提供国家秘密的工作;
(七)承办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有关保密工作事项。
第六条 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保密组织,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本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机关、单位的保密工作,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保密制度;
(二)对所属单位的保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组织实施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四)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和保密检查工作,督促或者直接查处泄密事件。
第七条 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保密组织,除履行本细则第六条所列职责外,保密任务繁重的部门,可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密干部,管理日常保密工作。
第八条 承担高科技研究任务的院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或者承担军工生产任务的企业,按审批权限经过报批,可以设立保密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保密干部,管理日常保密工作。

第三章 密级和保密期限的确定、变更及解密
第九条 凡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内明确规定的事项,有关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实施办法》所规定的程序确定,并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标志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产生该事项的机关、单位依照下列规定申请确定密级:
(一)属于主管业务方面的事项,逐级报至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审定的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上级机关确定;
(二)属于其它方面的事项,通过本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逐级报至省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其中,拟定为绝密级的,由省保密工作部门转报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西安市所属各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拟定为秘密级的,报至西安市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依照本条规定上报时,应将所拟定的密级和保密期限的理由作出详细说明。接到申请的机关或者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批复。
第十一条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有争议的,争议的任何一方可以将争议的事项及其认定密级的理由提交省保密工作部门确定。省保密工作部门在接到争议单位的申请后,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确定并通知争议各方。省保密工作部门不能确定的,转报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
定。 争议各方在接到省保密工作部门通知之前,应按争议中的较高密级管理该事项。
第十二条 对各项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至少每三年审查一次(科技项目每年审查一次)。遇有《实施办法》第十四条所列情形时,应当及时变更密级;遇有《实施办法》第十五条所列情形时,应当及时解密。
第十三条 密级和保密期限变更或者解密后,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应当及时通知有关机关、单位和人员,最迟不得超过十日。因保密期限届满解密或者解密后即由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部门公开发表的事项,可以不发通知。
第十四条 各机关、单位应当向所属人员宣传确定、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解密的规定;涉密人员应当知悉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第十五条 县以上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各机关、单位是否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解密,并将检查情况报告上级保密工作部门。

第四章 保密制度
第十六条 各机关、单位任用经管国家秘密事项的专职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查,并在上岗前对其进行保密法规、保密纪律、保密职责及其工作程序的教育。对不称职或者任用不当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经管国家秘密事项的专职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对其经管的国家秘密事项必须严格办理交接手续,对其知悉的国家秘密事项必须承担保密义务。
第十七条 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复制、使用、存放、归档和销毁,应当执行有关保密规定。
复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在本机关、单位或者各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批准并颁发《国家秘密载体复制许可证》的单位进行。严禁将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委托未取得《国家秘密载体复制许可证》的营业性单位复制。
销毁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包括内部刊物),必须在本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造纸厂或者销毁站进行。
第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通过普通邮政传递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二)不准将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作为废品出售;
(三)不准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参观、游览、探亲访友或者参加外事活动;
(四)不准在公共场所或者向家属、子女、亲友及其他不应知悉者谈论国家秘密;
(五)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六)不准使用无任何保密措施的电话、电报、传真、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传输国家秘密;
(七)不准向境外和国内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及电台、电视台投寄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论文、稿件、图文声像制品;
(八)未经批准不得引带境外人员到军事禁区、国家规定不对外开放区域或者保密部位参观活动;
(九)不准隐瞒泄密事件。
第十九条 记者、编辑等新闻出版工作人员,因工作关系接触到的或者非正式渠道获悉的国家秘密事项,不得编入公开发表的消息或者稿件中;难以判断稿件内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征询有关机关、单位的意见,不得擅自发表。
接受记者采访、向新闻出版单位提供公开发表的消息、稿件的单位或者个人,负有不泄露国家秘密的义务。
第二十条 机关、单位用以传输国家秘密信息的通信设施、网络和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必须采取技术的和行政的保密措施。
第二十一条 召开具有属于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主办单位必须执行有关保密规定,会议的保密要求应当明确告知与会人员和会议工作人员,未经会议主办单位批准,任何新闻单位或者其他人员不得录音、录像。
禁止使用无线话筒传达国家秘密事项。
具有属于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文件、资料,与会人员在会后应当及时如数交所在工作单位保密机构保管,个人不得保存。
第二十二条 举办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重要活动,主办单位要在事前会同本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制定专项保密措施。
第二十三条 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外方以正当理由和途径要求提供国家秘密时,应当依照下列条件对其要求予以审查:
(一)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的;
(二)符合平等互利原则的;
(三)进行交往与合作的事项所必需的;
(四)外方承担保密义务的。
第二十四条 需要对外提供本省产生的某些国家秘密事项时,按照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对外提供国家秘密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可以由省、市(地)保密工作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工作。
第二十五条 对外提供国家秘密的工作情况,审批机关应当事前通报本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对其审批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六条 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出境,按照外交部有关规定和国家保密局、海关总署制定的《关于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的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新建涉外的宾馆、饭店、厂房及其他建筑物的选址,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征求本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 被撤销或者合并的机关、单位对掌管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指定人员进行清理登记。属于本机关、单位产生的,应当移交给承担其原职能的机关、单位管理;属于其他机关、单位产生的,应当上交本机关、单位主管部门处理。移交或者上交都要有
文字记载。
第二十九条 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拾得他人遗失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及时送交有关机关、单位或者当地政府保密工作部门;
(二)发现他人出售或者收购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立即劝阻,并就近报告公安机关或者当地政府保密工作部门;
(三)发现他人泄露或者可能泄露国家秘密时,应当及时向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保密工作部门举报;
(四)发现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被盗窃、夺取、骗取时,应当立即报告保密工作部门或者将行为人连同物证一并送交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 有关机关、单位收到公民拾得或者收缴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妥善保管,防止扩散,并立即报告有关保密工作部门。
第三十一条 机关、单位发生或者发现泄密事件,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将发案情况和处理结果报本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
重大的或者涉及多部门的泄密事件,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应当组织调查处理。
对非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或者人员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泄密事件,本行政区域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及时通报有关单位或主管机关并积极协助查处。
第三十二条 调查泄密事件应当查明以下情况:
(一)被泄露的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
(二)泄密事件过程、主要情节和事件的性质;
(三)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四)有关责任者及其应负的责任。
第三十三条 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应当监督有关机关、单位对发生或者发现的泄密事件及时调查处理。对久拖未决的泄密事件,保密工作部门有权督促并限期作出查处结论;对处理畸轻畸重的泄密事件,保密工作部门有权提出重新处理的意见。
第三十四条 需要由保密、司法、监察机关及其他部门协调配合查处的泄密事件,按照《保密工作部门同检察、国家安全、公安、监察、党的纪检机关查处泄密案件协调配合的办法》办理。

第五章 奖惩
第三十五条 对于为保守国家秘密作出显著成绩的个人或者集体,所在机关、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应当给予表彰、奖励;各级保密工作部门,也可以直接给予表彰、奖励或者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表彰、奖励的建议。
第三十六条 凡泄露国家秘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由所在机关、单位分别给予行政处理或者免予处分:
(一)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予行政处分。
(二)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轻微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予行政处分。
(三)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给予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或者开除处分;情节特别轻微的,可以从轻给予行政处分。
具有《实施办法》第三十条情节或者第三十一条泄密行为的,比照前款从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泄密行为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的,所在机关、单位和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应当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举报泄露国家秘密的人员受法律保护。对举报人员打击报复的,应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运用中的具体问题由陕西省国家保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1年11月21日

国家版权局废止第三批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国家版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令

第7号

《国家版权局废止第三批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2009年4月21日国家版权局第1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国家版权局 局长 柳斌杰

二OO九年五月七日




国家版权局废止第三批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2002年及2003年,国家版权局先后以第2号令和第4号令分两批集中废止了36件著作权规章、规范性文件。

为进一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障著作权行政管理秩序,国家版权局组织了第三次规章、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现决定废止13件规章、规范性文件。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国家版权局决定废止的第三批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








附件:国家版权局决定废止的第三批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

序号
文 号
文 件 名 称
发布日期

1
国权[2000]19号
关于同意试行《制作数字化制品著作权使用费标准(试行)》和《制作数字化制品许可合同(式样)》的批复
2000.6.16

2
国家版权局公告第7号
关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有关条款的修订
2000.5.26

3
国权联[1996]1号
著作权涉外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1996.4.15

4
权办字[1994]第37号
关于答复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涉外侵权行为问题的函
1994.7.21

5
权办字[1994]第38号
关于《对侵犯著作权行为行政处罚的实施办法》的更正通知
1994.7.7

6
(92)权办字第22号
关于对《书籍稿酬暂行规定》第四条第(四)项的解释
1992.5.23

7
机械电子工业部公告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
1992.4.6

8
(90)权字

第6号
关于作者原稿是否应退还作者的意见
1990.5.5

9
(89)权字

第31号
国家版权局关于已故作者稿酬继承问题的复文
1989.8.28

10
(89)权字

第29号
关于版权贸易合同审批管辖问题的复函
1989.8.8

11
(87)权字

第3号
关于修订本稿酬支付问题的答复
1987.1.26

12
(86)出权字第37号
国家版权局关于对音像制品付酬问题的函
1986.7.18

13
(86)权字

第14号
国家版权局关于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出版音像制品向版权所有者付酬原则的复函
1986.3.20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