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葫芦岛市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9:54:55  浏览:909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葫芦岛市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

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民政府


葫芦岛市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令第116号


现将《葫芦岛市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予以公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孙兆林

二○○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葫芦岛市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辽宁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本办法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本办法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是指由政府投资和管理的,用于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敬老院、养老院、福利中心等社会公共福利机构。

第三条 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申请、审核等相关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申请、审核等相关工作。

发展与改革、财政、审计、卫生、教育等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五保供养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 保障基本生活;

(二) 供养标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 以政府供养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和社会帮助为辅;

(四) 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

(五) 公平、公正、公开。

第五条 提倡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无偿服务。对提供捐助和无偿服务成绩突出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民政部门予以表彰。

第六条 我市农村村民,属于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经县民政部门指定医院鉴定为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并且其本人或者家庭年生活来源低于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履行法定义务能力的可以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属于年满或者超过70周岁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均视为无履行法定义务能力。但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两倍的除外。

第七条 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村民本人通过村民委员会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于自身原因,村民本人无法表达意愿的,由近亲属代为提出申请;无近亲属的,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

(二)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本村范围内公示3日,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人的自然条件、家庭条件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所在县民政部门审批。

(四)县民政部门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必要时可以进行复核。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根据供养形式,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或者村民委员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供养责任人签订供养协议,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材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时;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村民有权向村民委员会或者敬老院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反映,经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县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停止五保供养待遇。

(一)有了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且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具有履行法定义务能力的;

(二)重新获得稳定的生活来源,或者承包地(山林)、宅基地被依法征收、占用,获得的补偿金额足以长期维持基本生活的;

(三)已具备劳动能力的;

(四)年满16周岁,已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业,并具备劳动能力的;

(五)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丧葬事宜办理完毕的。

经核准符合前款第二项规定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要求继续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享受供养服务的,按照有偿服务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形式分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集中供养是指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供养,分散供养是指在家独立生活或者由亲属等供养责任人供养,相对独立生活。

第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

(一)集中供养的,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吃、穿、住、医、葬以及文化娱乐和康复活动等供养服务;

(二)分散供养的,由县财政部门或者民政部门按照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供供养金,村民委员会和签订供养协议的村民负责日常生活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定期提供适当的供养服务,县、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住房的建设和维修,村民委员会给予协助。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当由个人负担的费用,由县人民政府统一支付,并按照省有关规定享受农村医疗救助待遇和医疗服务优惠待遇。

第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范围包括伙食费、服装费、医药费以及适当的文化娱乐和个人零用费用,不含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管理费用。具体供养标准由县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水平的原则制定,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并随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原则上,五保对象年生活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农村上年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可适当扣减住房维修、教育、交通、通讯等项目支出)。

调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程序办理。

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确无生活来源的,按照当地农村分散五保供养标准全额享受供养待遇,有部分生活来源的,差额享受供养待遇。

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房建设和维修由县和乡镇政府负责。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可以建设分散供养五保对象集中居住点。

第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纳入本地财政预算。财政部门应当加强资金管理,按时足额拨付,确保专款专用。

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资金或者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支持,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

第十三条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管理费用,由县民政部门提供统计数据,财政部门按照年度直接拨付到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资金,由县民政部门核定发放数据,县财政部门直接通过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所发放到户。

第十四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以县、乡(镇)人民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捐助为辅。

建设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结合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当地农业人口和乡镇分布以及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情况,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筹规划、整合资产、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新建、改建、扩建。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兴建具有区域性中心供养功能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鼓励社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资兴建承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的机构。

第十五条 应明确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法人地位。由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具备条件的和改造后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应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由财政部门按管理服务人员与供养对象比例(1:6—1:8)安排管理服务人员费用,所有管理服务人员均实行聘用制。上岗前,服务人员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

非政府投资兴建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承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的机构,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和管理。除管理费用和供养资金外,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享有同等待遇。对承担无偿公共服务义务的,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第十六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管理费用包括管理服务人员工资、办公费、房屋建设和维修费、取暖费、水电费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丧葬费。管理费用纳入县财政预算。

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的管理费用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第十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设立院务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院务管理委员会由管理服务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代表、社会捐助方代表组成。涉及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利益的管理事项,应当经院务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遵守省民政部门制定的管理服务规范,实行财务收支等院务公开,保证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接受民政、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为目的的农副业生产经营,应当视为公益性活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扶持。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政府对其生活救济、住房恢复重建予以优先照顾和安排。

第十九条 鼓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在保障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允许其以有偿服务的方式,接收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外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入院。有条件的,应当建立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文化娱乐和康复保健服务。

第二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依法享有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其私有财产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代管,具体方式应当在供养协议中载明。私有财产被他人合法占用的,占用人应当履行供养义务或者支付收益。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在统一组织发包时未获得承包地(山林)的,由发包方负责落实承包地(山林);无法落实的,应当赔偿损失;已获得的承包地(山林)转由他人代耕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流转收益。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挪用、平调和买卖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土地、房屋及其他财产。

第二十二条 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给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或者五保供养对象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有犯罪嫌疑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克扣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应当享受的供养款物的;

(二)虐待、侮辱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

(三)贪污、挪用、盗用、截留、私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或者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财物的;

(四)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严重事故的;

(五)有侵犯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调整进境物品税税目税率的通知

国务院


关于调整进境物品税税目税率的通知

税委会〔2011〕3号


海关总署:
  《进境物品税调整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1月27日起实施,现就进境物品税税目税率调整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进口税率表》中原归入税号2(见下表)的计算机,视频摄录一体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和照相机归入税号1中,税率相应地从20%降低到10%;
  二、将原归入税号2中的“摄像机”更名为“电视摄像机”,税率维持不变;
  调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进口税率表》为:

税号
 税率(%)
  物品名称

  1
  10
  书报、刊物、教育专用电影片、幻灯片、原版录音带、录像带、金、银及其制品、计算机,视频摄录一体机,数字照相机等信息技术产品、照相机、食品、饮料、本表税号2、3、4税号及备注不包含的其他商品

  2
  20
  纺织品及其制成品、电视摄像机及其他电器用具、自行车、手表、钟表(含配件、附件)

  3
  30
  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

  4
  50
  烟、酒、化妆品


  注:斜体部分为本次《进境物品税调整方案》涉及调整项目。
  特此通知。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北京市关于庆祝节日张挂标语的规定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北京市关于庆祝节日张挂标语的规定的通知

1984年3月24日,国务院

据了解,全国许多城市,每逢庆祝节日或动员群众完成某项中心任务的时候,都要在大街上张挂标语、横幅,有的张挂时间过长,有的在建筑物上涂写、张贴,影响市容观瞻.对此,有的政协委员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希望各地检查一下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做出适当规定.现将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庆祝节日张挂标语的规定》转发给你们,供参考.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庆祝节日张挂标语的规定
根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为了维护首都的市容 观瞻,对庆祝节日张挂标语的有关事项作如下规定:
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和新年的庆祝标语,在节前三日以内开始张挂,节假后三日内拆除完毕.春节的庆祝标语,可在节前三日以内开始张挂,元宵节后一日内拆除完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本民族重大传统节日,需要张挂庆祝标语时,其张挂时间由当地区县政府参照上述精神自行决定.
二、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如党的代表大会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需要张挂庆祝标语时,按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办理.
三、庆祝标语要书写正确,字体端正,字迹清晰,并保持整齐完好.
四、庆祝标语要用布帐或以搭建牌楼等形式进行张挂.禁止在墙壁和其他建筑物上直接涂写或张贴.
五、对在墙壁和其他建筑物上直接涂写或张贴者,除批评教育外,每处罚款一元.用布帐或搭建牌楼等形式张挂的庆祝标语,逾期不拆除者罚款一元.经教育罚款仍不立即纠正者加重处罚.
六、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近郊区和远郊城镇.
七、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各级市容环境卫生部门具体负责监督实施.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